来源:食品学院
文/图:郑玉娇、张越;审核:翟齐啸、陆文伟、李雷 发布日期 :2025-07-11 最后更新 :2025-07-11 浏览次数:
7月4日下午,江南大学第一届“食—医—AI”交叉学术论坛在食品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食品学院、无锡医学院和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共同主办,聚焦食品科学、医学与人工智能三大领域交叉融合,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和师生参与,共同探索食品、医学与AI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志斌,科研院合作与转化处处长、苏州南医大创新中心副主任闻洋,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钱旭,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主任林苑;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鑫,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东为富,食品学院院长孙秀兰以及食品学院、医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本次论坛。
东为富在致辞中指出,全球科技创新正处于深度交叉和边界重塑的新阶段,食品科学、医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已成为破解重大健康难题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他介绍江南大学近年来在“前沿交叉研究支持计划”等重大项目上的积极探索与若干收获,并期待本次论坛成为促进理论突破和成果转化的高端平台,推动学校多学科联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孙秀兰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交叉学科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方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积极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她进一步强调指出,各学院、学科研究团队应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交叉创新迈向更高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无限动能。
论坛内容精彩纷呈。六位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刘贇教授介绍AI赋能早期肺癌诊断;宋晓宁教授分享AI赋能精准医学-脑脊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仪;张程程副教授探讨阿拉伯聚糖利用基因簇影响肠道微生物缓解便秘功效研究;李晓晓副研究员分享基于糖苷键和分子量调控的抗性糊精酶法合成;周婷婷副教授介绍靶向肠道金色链霉菌的高血压早期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张文杰博士讲解多智能体协同的食品安全知识图谱智能感知与检索平台。
论坛特别设置由南京医科大学与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食—医—AI”交叉圆桌论坛环节,两校专家就食品、医学与人工智能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方向、关键挑战和未来机遇进行交流与探讨。
马鑫为圆桌论坛致欢迎辞,他指出,江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在食品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在共建一流学科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当前,食品、医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正成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期待通过此次论坛,双方能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圆桌论坛期间,孙秀兰作《“汇智谋远,共话未来”食品学科发展方略与思考》主题报告;钱旭介绍《植物化学物的感知及在慢病干预中的作用机制》;江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兆丰分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发展机遇与未来趋势》;国家功能食品中心副主任陆文伟介绍《江苏省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学科交叉中心情况》。四位专家围绕学科规划、机制研究、科研落地及平台建设等内容进行专题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食品—医学—AI”协同创新的关键问题展开学术研讨。
胡志斌为圆桌论坛作总结发言。他指出,面向未来,两校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发展应遵循以下方向:一是深化人才培养与师资共建,拓展营养与食品交叉学科培养体系;二是共建FoodSeek食品大数据平台,推动协同创新;三是依托国家级及省级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构建“院校—医院—企业”转化链条,促进产业化落地。双方应合力构建“食品为基、医学为翼、智能为擎”的创新生态,共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本次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食品、医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对话平台,也为推动高校学科深度交叉创新和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校将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聚校内外优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持续贡献江南智慧与力量。

东为富致辞

孙秀兰致欢迎词

圆桌论坛

专题报告